我国集邮品发展简记

发布:2011-11-1 12:37:45  来源:哈尔滨百姓网-收集整理  浏览次  编辑:佚名
 我大概介绍一下中国的邮品发展情况。整个邮品的发展,基本上是分了四个阶段。第五个阶段是现在的阶段。第一是初始期,第二是徘徊期,第三是复苏期,第四是膨胀期。  
   初始期 我国第一枚首日封是1957年11月7日发行的“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四十周年”纪念邮票首日封。它标志着我们新中国集邮品的开始。在这个时候,品种有什么呢?只有首日封,像邮折、明信片都没有。邮资明信片那时候被认为是专门给犯人用的,主要供应给监狱,犯人们写的东西一看就看到了,不用审查了。我手里的这几枚老明信片是邮票发行局库里作废的,后来当借书卡片了。处理废品的时候人家要扔了,我留了十几张,这反映了当时邮品发行的情况。  严格地讲,包括邮票、邮资信封以及首日封、片、折都是邮品,但实际上由于内部业务的分工,我们所讲的邮品只是中国集邮总公司发行的封、片、折、册、卡5大类20多个品种。1957年的那枚首日封全套一枚,发行量1000枚。1958年,总公司共发行18套首日封,发行量均为1000枚,总收入5370块钱,这就是当时全年集邮品的营业额。现在总公司集邮品的营业额是8个亿。  
   徘徊期 在徘徊期中,首日封的印量增长不大,在两千枚左右。为什么叫徘徊期呢?因为这一段比较特殊,1959-1965年,为“文革”之前的几年。这一段整个首日封的量都不大。像邮折、册子偶尔出现一两个。因为这时候中国的收藏范围不大,就是从旧社会过来的老人,老集邮家,原来收集这些品种,这些人很少。当时大家的生活都很艰难,水平不高。就是到1980年“猴”票发行的时候,想想看当时谁能拿钱买一版?当时要有想挣想的想法那是搞资本主义,当时的思想、意识观念跟现在都不一样,个人搞邮品交换、买卖就是投机倒把,肯定不行。由于需求量不大,这时候的邮品发行量也很小。  恰恰就引发出一个深层次的问题,这个时期的首日封非常有价值。再有一个情况,“文革”期间,凡是库里存下来的老首日封,一概化成纸浆了,特别明显的就是“梅兰芳”小型张首日封一把火被烧掉了。  
   复苏期 我国邮品发行有一段空白期,1966年5月10日特75首日封发行以后,就此中断,没有封了,一直持续到1972年。集邮被认为是封、资、修、集邮公司也关门了。后来成立了中国邮票出口公司,1972年7月10号“轮船”票发行的时候,首日封才又出来了。那时候的首日封什么模样呢?白的,没图案。为什么又出来呢?因为有需求,是国外需求,说中国邮票怎么没有首日封了?有关同志请示来请示去,谁也不答复,没有一个明文说集邮业务要恢复。怎么办?中国邮票出口公司有一个对外通信用的信封,地址什么的都在左上方,把邮票贴在这个封上,把一个带外文的戳盖上,就是首日封,此状况一直延续到1978年。在这段时期,也有带图案的首日封,都是政治题材、重大题材的、配合政治形势的。后来,中国集邮总公司都快成立了,到1978年年底了,“公路拱桥”小型张首日封仍没有图案。这时候首日封的发行量一般在六七千,最多的一万枚。  
   膨胀期 这时候就热闹了。著名的“猴”票首日封当时只发行了9403枚。我把生肖邮票首日封的数据念一下:1981年“鸡”1.9万、“狗”14.95万、“猪”13.7万,“鼠”20万,“牛”29万,“虎”57万,“兔”43万,“龙”59.6万,“蛇”108.9万,“马”85.7万,“羊”93.5万。第二轮生肖票中,1992年的“猴”171万,“鸡”251万,从这以后开始回落,“狗”147万,“猪”78万,“鼠”62万,“牛”66.

相关文章

哈尔滨百姓网推广链接[一]
哈尔滨百姓网推广链接[二]
关于我们 | 广告投放 | 用户帮助 | 用户注册 | 留言反馈 | 网站建设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Reserved 2008-2009 0451bx.cn 哈尔滨百姓网 版权所有
黑ICP备08101926号  我要啦免费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