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票中的河南

发布:2011-11-1 12:29:26  来源:哈尔滨百姓网-收集整理  浏览次  编辑:佚名
中原文化古老悠久,人杰地灵,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其中许多文明精华已经搬上了邮票,广为发行。

    20世纪50年代,出土于三门峡水电站、安阳的古代文物“石磬”,还有登封“嵩岳寺塔”的身姿,都跃上了邮票。

    20世纪60年代,邮票《殷代铜器》中安阳出土的“司母戊鼎”,为现存最大的殷代铜器。《中国古代科学家》(第二组)第7枚为“郭守敬”,第8枚为“天文”,而郭守敬使用过的观星台遗址就在登封市告成镇。 

    20世纪70年代初,邮票《出土文物》中有洛阳关林唐墓出土的“黑彩马”,形态逼真,质感极强。《红旗渠》整套4枚,颂扬了林县人民改造山河的英雄气概。 

    20世纪80年代,邮票《中国陶瓷——磁州窑》的第1枚,选用北宋时期登封窑烧制的“双虎纹瓶”。《京汉铁路工人“二七”大罢工六十周年》的第2枚是高高耸立在郑州二七广场的“二七纪念塔”。《毛泽东同志诞辰九十周年》中的第3枚,再现了毛泽东同志1952年视察黄河时坐在邙山主峰小顶子山一块石头上俯瞰大河的情景。《中国古代钱币》(第一组)第1枚为安阳出土的“铜贝”,第3枚为伊川出土的“‘鬲'空首布”,第8枚为辉县出土的“‘共'圜钱”。《第一届全国青少年运动会》记载了河南首次成功举办全国性运动会的盛况。《中国古代体育》第4枚“蹴鞠”选自南阳汉画馆石刻画。《彩陶》中的“庙底沟类型”变体鸟纹曲腹彩陶盆,造型美观,线条对称流畅,闪耀着史前文化的光彩。在《三国演义》小型张第一组中,有发生在魏都(今许昌)灞陵桥上的“关公挑袍”故事;第二组中“夜袭乌巢”发生在延津,“三顾茅庐”发生在南阳。

    20世纪90年代,《洛阳玻璃厂》展示了标志着我国玻璃制造工业新水平的浮法玻璃生产线。《党的好干部——焦裕禄》,留下了兰考县县委书记焦裕禄的形象。《龙门石窟》以4枚邮票和1枚小型张,隆重地展现了北魏至北宋的洛阳龙门石窟艺术。《中国古塔》让人观赏到“开封国寺塔”的独特风姿。此外,邮票《少林寺》、《嵩山》、《中国古代书院》中的“嵩阳书院”和“应天书院”,《汉画像石》中的“嫦娥奔月”,《木兰从军》、《中国古代思想家》中的“庄子”和“老子”,《钧瓷》都展现了河南得天独厚的历史文化。 

    据悉,2002年即将登上方寸天地的还有“小浪底工程”、“中国陶瓷——汝瓷”、“河南博物院”等选题。 

    邮票的选题、发行十分严格,每年一般只出二十多套、近百个图案。纵览新中国邮票,半个世纪以来,各个年代时段都有河南题材出现在邮票上,这种情况在各省、市、区中是少见的。同时应该注意到,河南频频亮相于邮票上的,绝大多数为古代建筑、出土文物、历史遗迹,映射出了中华历史的灿烂文明,而河南现代题材在邮票上还反映较少。我们要在河南“古”的优势上,加快现代经济建设步伐,使河南古与今成就在邮票上交相辉映。

相关文章

哈尔滨百姓网推广链接[一]
哈尔滨百姓网推广链接[二]
关于我们 | 广告投放 | 用户帮助 | 用户注册 | 留言反馈 | 网站建设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Reserved 2008-2009 0451bx.cn 哈尔滨百姓网 版权所有
黑ICP备08101926号  我要啦免费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