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珠宝的误区
发布:2012-11-16 14:59:29 来源:哈尔滨百姓网-收集整理 浏览次 编辑:佚名
近年来,随着我国节假日公休时间的增加及居民经济水平的提高,到外地旅游、甚至出国游的消费者越来越多。许多人到境外的新、马、泰、缅旅游和境内的广西、海南等地旅游时,都希望在那里买到货真价廉的珠宝饰品,然而往往事与愿违。广东省珠宝玉石及贵金属检测中心主任、广东珠宝首饰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所长郭清宏接受《融资导刊》记者采访时表示,消费者购买珠宝一般来说存在五大误区。
误区1:盲目追求高净度、高色度的钻石
王小姐节约了大半年,省下2800元,想要买一颗钻石美一下,于是满市场转遍,只能买到一粒0.10ct左右的钻石,虽然色度白,净度VVS,可这0.10ct的钻石看起来真的非常小,一点也不显眼。
2800元为什么只能买到如此小的钻石?究其原因,郭清宏对记者说,这是大商场一味追求高净度、高色度造成的结果。他解释说,目前大商场中的金铺,不难发现净度是VVS、VS;色度是白、优白的钻石首饰好找,而SI、P及浅黄白的钻石首饰难找,必然有一部分人无法购得自己心仪的首饰。
评价一颗钻石的品级是由切工(cut)、颜色(colour)、净度(clarity)、克拉重量(carat)4个方面构成的,简称“4C”分级,在评的过程中还会有所侧重,综合评分第一才算优胜。郭清宏介绍说,而这“4C”中最重要的是切工,因为只有在标准切割的情况下,才能使一粒钻石的内在美尽显出来,一颗未经切割的钻石跟普通的石子无甚两样,同时这“4C”也只有切工是人为影响最大的一个因素。
同样是2800元,郭清宏建议如果改变一下选择方法,将净度放在SI上,颜色不用太白,切工好一点的,可能就可以购得一粒闪闪发光的0.16ct的钻石了,这样也不至于看起来太小。
误区2:对“钻石”的歧意理解
由于习惯势力的影响,目前市场上出现了“南非钻”、“苏联钻”、“水钻”、“火钻”、“奥地利钻”、“莫桑钻”等等,使消费者搞不清如何选择,还以为都是钻石,只是产地不同或某些性质有些微变化而已。
郭清宏对记者说,这种理解是对钻石的歧意理解,按照国家标准规定,钻石就是指自然界产出的能作为宝石用的金刚石,意味着就是天然钻石,同时无须在钻石前加“天然”二字,而其他任何仿钻品,合成品等不可单独使用“钻石”二字,同时地名、生产方法等不能参与定名。合成钻石虽然其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与钻石完全相同,但其内部杂质是不同的,也可以将二者区别开来,而合成钻石一定要在“钻石”前面加上“合成”二字。
在购买时向商家索取了钻石的鉴定或分级证书,就可以放心了,如果还没有,你可以要求商家出具鉴定证书以后才购买。
误区3:忽视对珠宝玉石的标识
珠宝玉石相对其他产品来说是价值较高的,所以商家更有责任将其标识做好,要真实地、规范地将产品的名称,性质告诉消费者。但现实中,有的商家未做任何标识,还有的商家在做标识时过于随意,将饰品名称随便填写,如“戒指”写成“介子”,“吊坠”写成“吊咀”等等,郭清宏说,这都是不合适的。是什么产品就标什么产品,将低档的充高档的不行,将高档充低档也同样不行。因为衡量珠宝的真假的唯一途径是所买卖的珠宝与所标明的名称是否相符,相符则为真,不符则为假。
郭清宏给消费者支招时不忘给自己的工作做宣传:“现在市场上见到的钻石首饰有90%的已配有广东省珠宝检测站这样权威的检测部门的证书,证书上的鉴定结果是钻石的,消费者可以放心购买,如还有疑问,可携带首饰和证书到我检测站做免费复检。像前一段,有个消费者购买18K金耳环2日后,发现耳环的耳针断在针扣里。经检测后发现:耳环的耳针太细导致其断开,为质量问题。结果,按照《广东省珠宝首饰消费争议解决办法》中的规定,消费者选择换货,换了同等价位的其他款式首饰,争议圆满解决。”
误区1:盲目追求高净度、高色度的钻石
王小姐节约了大半年,省下2800元,想要买一颗钻石美一下,于是满市场转遍,只能买到一粒0.10ct左右的钻石,虽然色度白,净度VVS,可这0.10ct的钻石看起来真的非常小,一点也不显眼。
2800元为什么只能买到如此小的钻石?究其原因,郭清宏对记者说,这是大商场一味追求高净度、高色度造成的结果。他解释说,目前大商场中的金铺,不难发现净度是VVS、VS;色度是白、优白的钻石首饰好找,而SI、P及浅黄白的钻石首饰难找,必然有一部分人无法购得自己心仪的首饰。
评价一颗钻石的品级是由切工(cut)、颜色(colour)、净度(clarity)、克拉重量(carat)4个方面构成的,简称“4C”分级,在评的过程中还会有所侧重,综合评分第一才算优胜。郭清宏介绍说,而这“4C”中最重要的是切工,因为只有在标准切割的情况下,才能使一粒钻石的内在美尽显出来,一颗未经切割的钻石跟普通的石子无甚两样,同时这“4C”也只有切工是人为影响最大的一个因素。
同样是2800元,郭清宏建议如果改变一下选择方法,将净度放在SI上,颜色不用太白,切工好一点的,可能就可以购得一粒闪闪发光的0.16ct的钻石了,这样也不至于看起来太小。
误区2:对“钻石”的歧意理解
由于习惯势力的影响,目前市场上出现了“南非钻”、“苏联钻”、“水钻”、“火钻”、“奥地利钻”、“莫桑钻”等等,使消费者搞不清如何选择,还以为都是钻石,只是产地不同或某些性质有些微变化而已。
郭清宏对记者说,这种理解是对钻石的歧意理解,按照国家标准规定,钻石就是指自然界产出的能作为宝石用的金刚石,意味着就是天然钻石,同时无须在钻石前加“天然”二字,而其他任何仿钻品,合成品等不可单独使用“钻石”二字,同时地名、生产方法等不能参与定名。合成钻石虽然其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与钻石完全相同,但其内部杂质是不同的,也可以将二者区别开来,而合成钻石一定要在“钻石”前面加上“合成”二字。
在购买时向商家索取了钻石的鉴定或分级证书,就可以放心了,如果还没有,你可以要求商家出具鉴定证书以后才购买。
误区3:忽视对珠宝玉石的标识
珠宝玉石相对其他产品来说是价值较高的,所以商家更有责任将其标识做好,要真实地、规范地将产品的名称,性质告诉消费者。但现实中,有的商家未做任何标识,还有的商家在做标识时过于随意,将饰品名称随便填写,如“戒指”写成“介子”,“吊坠”写成“吊咀”等等,郭清宏说,这都是不合适的。是什么产品就标什么产品,将低档的充高档的不行,将高档充低档也同样不行。因为衡量珠宝的真假的唯一途径是所买卖的珠宝与所标明的名称是否相符,相符则为真,不符则为假。
郭清宏给消费者支招时不忘给自己的工作做宣传:“现在市场上见到的钻石首饰有90%的已配有广东省珠宝检测站这样权威的检测部门的证书,证书上的鉴定结果是钻石的,消费者可以放心购买,如还有疑问,可携带首饰和证书到我检测站做免费复检。像前一段,有个消费者购买18K金耳环2日后,发现耳环的耳针断在针扣里。经检测后发现:耳环的耳针太细导致其断开,为质量问题。结果,按照《广东省珠宝首饰消费争议解决办法》中的规定,消费者选择换货,换了同等价位的其他款式首饰,争议圆满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