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特邮票的类别是由发行目的确定的
2005年6月28日《中国集邮报》刊登李厚禄文章《邮票发行目的难定纪特类别》,文中举例说明为纪念目的发行过特种邮票(如2003-11《网师园》),为宣传目的发行过纪念邮票(如纪123《毛主席的好战士——刘英俊》),从而认为“按照邮票的发行目的难以确定邮票类别”。这种观点值得商榷。
要确定纪特邮票的类别,首先要明确的一个基本问题就是什么是“纪念邮票”?什么是“特种邮票”?要对这两个概念作一个科学的、合理的规定,要下一个定义,否则,没有界定这两类邮票的依据,讨论如何确定它们的类别就没有任何意义。当然,可以从不同角度作规定下定义,带有人为的性质。但只要对这两个概念作了科学、合理的规定,下了明确的定义,此后它就应当是讨论有关邮票纪特属性的前提,其它一切论述和结论都不应违背这个前提。
现在的实际情况是纪特邮票各自都有明确的定义。全国集邮联集邮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第一批审定的集邮名词》及多种集邮词书中都指出:纪念邮票是为纪念重大事件或重要人物而专门发行的邮票,特种邮票是为宣传特定事物而专门发行的邮票。这些定义已成为集邮界的共识。显然,这些定义是将“邮票的发行目的”作为区别纪特邮票的依据,为纪念而发行的是“纪念邮票”,为宣传而发行的是特种邮票,“发行目的”与“类别”紧密相关,互相呼应。这就是讨论纪特类别的前提。
在一般情况下,纪念邮票上的文字、图案与它要纪念的重大事件或重要人物有关,例如是发生事件的场景或人物的形象,特种邮票上的文字、图案与它要宣传的事物有关、例如是它要宣传的珍稀动植物、著名的风景景点,或有价值的历史文物等等,纪特邮票画面各有一些特点。但这不是绝对的,不能凭邮票的画面特点确定它的类别,能确定它们类别的仍然是它们的发行目的。例如,纪68和特1,画面部是我国国徽,却属于不同的类别。纪68是为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而发行,故是纪念邮票;特1的发行目的是为了在建国初期,向人民群众宣传国徽,让人民群众熟悉国徽,故是特种邮票。
现在有“‘纪'票‘特'出”或“纪念邮票特种化”的说法。我的理解是,这类邮票的发行目的是为了“纪念”,并以纪念邮票的身份面世,其发行目的与类别是相呼应的,但其表现形式(邮票画面)却与一些特种邮票类似。“特出”是指它们的表现形式“特种化”了,而不是它们以特种邮票的形式发行。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民族大团结》,它是以“纪念”为目的而发行的纪念邮票,但从邮票画面上却看不出有多少纪念信息,倒是与三组《中国民间舞蹈》特种邮票相类似。又如JlO《到大江大海去锻炼》,是为了纪念毛主席在武汉畅游长江十周年而发行的纪念邮票,可是票名和画面却像是宣传游泳运动的特种邮票,也可算是‘纪'票‘特'出”。
现在确定有一部分邮票,它们的发行初衷是为了“纪念”,却以特种邮票的方式发行。例如《网师园》是为了纪念第26届世界遗产大会在中国苏州举行,《晋祠彩塑》是为了太原建城2500周年,它们却都作为特种邮票发行。如果我们还没有将区别纪特邮票的那个“前提”抛掉的话,这样的发行方式就令人费解。发行目的是为了“纪念”,就应作为纪念邮票而发行,可是却成了特种邮票;既是特种邮票,其发行目的就应该是“宣传”,而发行初衷却是为了“纪念”。这样处理,只会造成纪特两类邮票在概念上的模糊不清,在逻辑上一片混乱。这样的“‘纪'票‘特'出'',有违这两类邮票的定义,是不可取的,是发行方式上的误区;更不能以这些例子作为否定发行目的决定纪特类别的理由。
最后一个问题是,如果不能按发行目的来确定纪特邮票的类别,那么按什么来确定纪特的类别呢?总不能没有一个依据来区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