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通邮谈判述略
早在抗战期间,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国共双方协力完成通邮的号召,国民党政府内一些有识之士积极响应。1941年底到1942年初,交通部邮政总局第三军邮视察段总视察林卓午先生在延安就国共双方通邮事宜进行了商谈,并达成了通邮协议。在延安期间,毛泽东同志会见了他。早在1940年5月5日,周恩来同志就为林卓午先生亲笔提写了“传邮万里,国脉所系”,勉励他致力于国共通邮。1942年1月14日,国民党政府颁布了《第十八集团军总司令部关于邮务问题的通令》。通令指出:“邮务系有关抗日战争并带有国际性质之国家企业,各地军政当局应当尊重邮政规章及其行政与工作系统,并给以充分之业务便利与妥善之保护。”林卓午先生即将通令抄送各军邮视察段,并带回重庆,不料此事触怒当局,林卓午先生被强迫退休。
抗战胜利后,北平军调处执行部又提出《整理恢复邮政方案》,经过多次讨论,中共方面“赞成统一全国邮政业务,人事管理,邮票发行,不分党派、资格、学历所限制”。由于国民党政府坚持排斥解放区邮政,使南北通邮中断。1949年,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蒋介石为了取得时间,又推出假和平、真备战的伎俩,提出实现“三通”,南北通邮是谈判重要内容之一。
人民大众关于
南北通邮的
呼声
由于多年战争,造成广大人民群众音讯不通,他们迫切要求互通信息,实现南北通邮。1949年初,交通部邮政总局公众服务课接到大量群众来信,质问为什么不能南北通邮。同年1月21日,上海《大公报》发表社论《国共两区应即通邮》,2月1日,重庆《大公报》也刊发《国共区间通邮问题》的评论。1月1日,有读者给西安《西京日报》写信说:“总统号召和平运动,更应恢复国共通邮,使在国共双方的老百姓有一个沟通消息的机会,那不对于和平更有帮助吗?”交通部邮政总局发言人谈:“南北通邮的需要十分迫切,去年全年华北来往的邮件占全国全年十亿件的三分之一(约三亿多件)邮路中断后,这批邮件既无法投递,影响人民生活甚大。”
李宗仁愿接受
以毛泽东提出
八项原则为基
础的和谈条件
由于蒋介石撕毁停战协定,发动全国内战,两年半,国民党的主要军事力量多被歼灭,达到不能维持的境地,蒋介石还想保持残余力量,取得喘息时间,遂于1949年1月1日提出和平谈判。毛泽东同志于1月5日发表了《评战犯求和平》的评论文章,揭露了蒋介石的阴谋。14日,毛泽东同志又发表《关于时局的声明》,提出:“为了迅速结束战争,实现真正的和平,减少人民痛苦,中国共产党愿意和南京国民党反动政府及其他任何国民党地方政府和军事集团,在下列条件的基础之上进行和平谈判。这些条件是:1惩办战争罪犯;2废除伪宪法;3废除伪法院;4依据民主原则改编一切反动军队;5没收官僚资本;6改革土地制度;7废除卖国条约;8召开没有反动分子参加的政治协商会议,成立民主联合政府,接收南京国民党反动政府及其所属各级政府的一切权力。”声明发表后,全国振奋,南京政府也做出和平姿态。1月19日,国民党行政院会议及总统住所会议通过了两项决议,一是国共双方无条件停战,二是各指派代表协商。21日,蒋介石正式宣告下野。蒋鼓励李宗仁“备战求和”。李宗仁于22日代理总统职务并发表文告称:“自今以后政府工作目标在集中于争取和平之实现”,表示愿意接受毛泽东同志提出的八项条件为和平谈判的基础。
上海人民和平
代表团的组成
关于国共和谈,北平军管主席叶剑英提出了三条意见:1.双方谈话要保守秘密,非经许可,不得向报界发表;2.不准新闻记者随行;3.以人民代表资格来平,不得代表政府。这个代表团从开始酝酿到组成,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南京反动政府方面在这个谈判中的推动力量是桂系军阀、国民党主和派和上海资产阶级。”上海人民和平代表团的人选最后决定为颜惠庆、章士钊、江庸等3人,邵力子是以私人身份参加,此外随同前往的有李宗仁的联络员黄启汉,“四老”的秘书龚安庆,傅澍启、潘伯鹰、张丰胃,随行者金山,中航公司电信课长顾乐材与技师雷仲仁等共十九人。1949年2月13日,上海人民和平代表团于上午11时半乘中央航空公司XT537号专机由上海龙华机场飞往北平。代表在机场曾向记者谈及此行任务,颜惠庆说:“此去倘能使共方决定和谈确实日期,则已大功告成。”江庸则说:“已受邮局委托,与共方解决华北与华南通邮问题。”代表团于2月14日抵北平,下榻六国饭店。2月17日,北平举行欢迎上海代表团招待晚会,20日又在北平饭店举行民主人士招待会,到会四百多人,上海代表“四老”应邀参加。2月22日,上海人民和平代表团的“四老”及傅作义、邓宝珊同行乘机赴石家庄,受到毛泽东同志接见,并与周恩来会谈两次,会谈中就通邮、通航问题广泛交换了意见。代表团于2月27日飞离北平,下午2时抵南京明故宫机场,在机场,“四老”被记者包围,当时宣读了“四老”发表的书面谈话:“……在北平及石家庄时,对于便利南北人民之通航,通邮诸项问题,均经于原则上商得同意,并承中共诸位领袖恳挚款待,尤应附志感谢之意。”据3月5日《大公报》报道:“据颜、江两氏说:共方认为通邮原则无问题,目前并已由部分地区通邮;至于技术问题希望邮局赶快派员赴北平洽商。”
积极办理
南北通邮
我党一贯主张南北通邮,交通部邮政总局也积极主张南北通邮,但却受到国民党政府上层人物阻挠。早在1949年2月3日,上海邮政总局就通令各局办理国共通邮,各地邮政员工努力以赴实现南北通邮。据当时一些报纸报道,南北通邮之事,各地多有实行,2月18日,《申报》报道:“口岸至泰县及口岸至泰兴两线,已于二月五日及七日起先后通邮,上海寄往苏北各地邮件,亦经口岸局转递,业已畅通无阻。”《大公报》报道:“南京邮局于2月28日起开始收寄中共区信件,除北平、天津可收挂号快信及零星小包邮件外,其他中共区域只可寄递平信。”《星岛日报》报道:“北平邮政管理局已自本月(注:二月)十日起开始收寄寄往解放区二十一省八百九十个城市的信件,本市解放前积压在北平邮政局的信十余万封,日内可全部清理发出。”
交通部华邮政
总局通邮代表
团的组成
邮政总局为洽商南北通邮事宜,决定派梅贻、翁灏英、沈鑫、李雄、王震百为代表参加南北通邮谈判。人选确定后,又拟定通邮细则五条:邮件交换地点;包裹(物资)种类;汇兑原则;邮费统一;人事安全。细则拟好后,电报北平叶剑英征询赴平人选及去平日期,以便从事会商、通邮早日实现。中共方面回电:欢迎通邮代表赴华北,并表示代表派定后,希望不再变更。因此,交通部邮政总局即组通邮代表团于3月31日乘机安抵北平,邮局代表在皮包里装满了有关资料,记者问他们,只笑着说:“通邮事实上已在通行无阻了,我们去平不过双方联络感情、叙旧而已。因为直到现在,平津邮局局长依旧是从前老人——是我们的老朋友。”以梅贻为首的交通部邮政总局通邮代表团初来北平时,还担心被扣,到后下榻六国饭店,受到华北邮电总局等宴请,又受到华北人民政府主席董必武接见,代表团在公余可以到处自由访问。
南北通邮谈判
协议达成
交通部邮政总局代表的梅贻、翁灏英、沈鑫、李雄、王震百等与华北邮电局代表苏幼农、成安玉经十余天讨论,确定了通邮暂行办法,并在4月27日正式签署协定。双方代表在谈判期间,讨论的主要问题是国际邮件的运转,据说平津寄国外的信上贴解放区邮票,万国邮联不能接受,采取的过渡办法是由上海邮局加张信封,另贴邮票发出。南北通邮因各地所用交通工具不一,交寄邮件种类,亦因地而异。寄往解放区各地之邮件种类如下:1寄往北平、河北、山东邮件及东北各省者,凡商民平信、挂号、快递、函件、明信片、新闻纸以及小包邮件均可恢复收寄;2除上列邮区外,寄往其他解放区者,则以商民平信、挂号及快递、信函、明信片为限,此项办法自3月25日起实行。
通邮协定共19条,主要包括业务范围、运输方法、交换地点、邮资邮票、财务结算等内容,协议“双方邮票互为有效”,只要在当地邮局纳足邮资,“即可互寄”并由双方共同组成“通邮联络处”处理日常事务。
交通部邮政总局代表在谈判期间,随时与上海邮政总局来往文电,据《新闻报》报道:“赴平洽商通邮之代表梅贻等五人昨日(四月四日)由平电告:对南北全面通邮,共方代表在原则上已表赞同。并确定邮务员之超然地位,不受任何军事与政治之约束,至于详细技术问题,将在一二周内通盘解决。所拟商之事,前途尚可乐观。”为了使上海总局副局长谷春帆、沈养义等能了解详细情况,还派专人飞回上海作详细传达。据4月26日《新闻报》报道:“于昨日下午二时十分自平飞抵龙华机场通邮代表李雄、王震百二位,其他通邮代表暂留平,李、王二位带回邮件四十余袋,据称:‘关于通邮问题经数度洽商,成绩甚为圆满,原则与技术方案已有明确之确定,现正待中共中央核准后施行。”因此,上海邮政总局即密令各地中华邮政人员,如再有战争,只准暂避炮火,不准撤退,解放后,要仍留原地坚持工作。
和谈破裂之后
华北邮政总局与上海邮政总局通邮协议于4月27日晚6时在北平东交民巷邮汇局举行签字仪式。华北邮政总局由局长苏幼农、副局长成安玉签字,上海邮政总局由梅贻 、翁灏英、沈鑫、李雄代表签字。华北人民政府交通部部长张文昂致词,祝贺这次通邮协议的成功,希望本着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克服困难,实现通邮协议。但就在同日,国民党政府广州行政院却通过决议:“对中共区邮电汇兑一律停止。”悍然撕毁协议,毫不为广大人民利益着想,充分暴露了反动本质。
通邮协议被撕毁的消息传到上海后,遭到交通部邮政总局广大员工的反对。中华邮政工会全国联合会当即于5月9日发出密函代电,要求各地邮政工会:“迅与相关管理局商洽疏通,主张继续恢复国共区通邮。”留在上海的交通部邮政总局于5月14日呈文交通部主张“继续与中共通邮”,指出:“邮政服务对象为全球人类,纵在国际战争之时,交战国家得以国际法经由中立国家互换邮件,不应因战事之存在而中断”,为人道计,实有继续通邮之必须,并陈述如果断绝通邮,也会大大影响邮政收入。
不久,在广大人民迫切要求和双方邮政员工坚持下,特别是在人民解放军胜利渡江的形势下,不仅实现了南北通邮,而且统一了全国邮政通信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