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机插秧技术与传统的种植方式相比有着明显的优势,是水稻种植方式发展的趋势,这项技术的推广应用,使得多年来束缚种植业机械化水平的瓶颈被突破。近年来,我市水稻种植机械化发展进程逐步加快,在推广过程中遇到不少困难,也积累了一点经验,下面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机插秧水稻的优势
1.省工节本。与传统的手工种植方式相比,机械化作业可大幅度降低劳动强度,节省秧田,节水节肥节药,具有明显的省工节本优势。经测算,机插秧的种子、化肥农药、耕作水费、用工等费用比直播稻的费用省9.8%,能有效减少农业面源污染,提高稻米质量安全水平。
2、抗病虫草害能力强。有序栽植,通风透光,方便管理,条纹叶枯病发生率低,寄生稻少,抗倒伏。
3. 高产稳产。采用机械化插秧作业,秧苗群体质量易于调控,能够克服直播稻生育期短及抛秧稻无序性种植、群体质量难以控制的弊端,易获高产稳产。新桥镇孝化村机械插秧试点测定,机插秧比直播稻平均亩增产10% 以上,且产量稳定。
二、制约水稻种植机械化推广的因素
1、农民受传统种植方式影响较深,一时难以接受新的种植模式。我市以直播稻为主,播种方式简单、方便,广大农民普遍欢迎。
2、田块小。我市人多地少,耕地面积逐年下降,土地田块小,大都不足1亩,有的田块不规则,连片性差。而且一户人家的田还不在一起,要跨田块作业,降低了机械效率。
3、插秧机的经济效益低。插秧机价格虽然不高,但由于插秧作业时间短,只有一个星期,因此,作业收入也不高,收回投资的时间较长。
4、经济发展不平衡。各镇、园区的经济条件不同,对插秧机推广的支持力度也相差很多,有的镇补3000多元/台,有的镇只有1000多元/台,在各镇、园区间的发展不平衡性较大。
三、推动水稻机插秧技术全面推广应用的对策
1、强化宣传,提高对推广机插秧重要性的认识。通过广泛宣传,要使干部群众认识到机插秧有利于生产要素的优化结合,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有利于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有利于农业产业化经营,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通过典型示范,开阔广大干部群众的视野,让农民认识新技术,自觉接受新技术,让推广工作变被动为主动。
2、加强技术研究与开发。解决好两个主要问题:一是生产厂家要解决好插秧机械的国产化与性能、质量稳定的问题,提高机具质量和农艺上的适应性。二是农机部门解决好育秧技术的管理模式研究。对关键措施要反复试验,使现有的育秧和栽插方式不断完善,技术更加成熟。
3、建立稳定的投入激励机制。制定具有连续性、稳定性的农机补贴政策,形成国家、省、市、镇和农民共同投资农机的模式。并要做到政策早制定、早宣传、早兑现。补贴政策应在上年的秋种前制定、宣传,市、镇级补贴资金应和国家、省级补贴同时兑现。在安排购买机械补贴的同时,适当考虑推广单位的工作经费,以落实好服务工作,增强服务体系的后劲。
4、实行产业化经营。以有一定规模的农机大户、种田大户、农机服务组织为依托,培育龙头企业,实行育秧、机插、插后管理一条龙服务,并在资金、技术上给予倾斜,政策上支持,以“公司+基地+农户”的形式,推进农业产业化。鼓励农机人员领办、兴办机插秧服务组织。拓展作业领域,开展跨区作业,延长作业时间,提高作业效率。
5、优质服务,促进机插秧作业管理一体化。(1)开展机插秧技术培训,对农民进行插秧机的驾驶操作、维护保养以及育秧、田间管理等内容的培训,提高他们对机插秧技术的熟练程度。(2)开展全过程指导服务,农机部门要会同农业部门,从秧池田规划、机插面积落实、育秧材料、秧苗培育、机插、插秧机维修及插后管理全程介入指导。通过服务,一方面提高农田科学管理水平,另一方面增加推广部门的经济收入,以此推动机械化插秧工作良性循环。同时通过机械化插秧一体化服务,促进土地流转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实现土地资源和技术要素规模经营,进一步提高机械化作业效率,降低作业成本,实现节本增效,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为机插秧技术的发展增添后劲。(3)建立插秧机维修服务体系,针对机插秧作业的季节性特点,出现故障必须立即修复,要以镇农机站为依托,培养一批技术力量,作为快速反应分队,要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排除故障。 |